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為滿足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需要,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和首都機械廠研制成功了管道用波紋管,開始研制金屬軟管和波紋補償器。自六十年代起我國各工業領域為滿足本系統產品配套的需要,也相繼開始自行研制波紋補償器,船舶工業部的七二五所、冶金系統的上海異型鋼管廠具有代表性。
五十年代,我國金屬軟管和波紋補償器的水平與日本基本持平。但是,日本波紋管行業很快形成專業化、商品化。我國在較長時期內停留在誰使用、誰研制的“自給自足”階段,專業化、商品化進展緩慢。直到1967年才建成國內第一條金屬軟管和小型波紋補償器專業生產線。除滿足本系統單工產品配套需要外,還向國內民用市場開放。
七十年代末,隨著國家工業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改革開發政策的不斷深入,許多重大引進工程中的現代化柔性管道系統工程強烈沖擊著我國傳統的管道系統工程設計,各行業領域部門的有代表性的設計院,在原有基礎上加速了現代化柔性管道系統工程的設計技術進步。與此相適應的我國波紋管工業開始了迅猛發展,涌現了一批中小型波紋管制造企業,部分大型車工企業也開辟了波紋管專用生產線。迄今為止,我國從事波紋補償器生產的廠家不下二百個,廠家之多可算世界之最。該行業年總產值估計在12億以上。
我國波紋管理論研究、應用技術和工業生產能力,已經有了高度發展。我國波紋補償器主要骨干企業已經完全具備了與國外知名企業競爭的能力。尤其是在國內的所有重大工程項目中,國外企業已失去競爭能力。1985年我國有關高校、研究院所和波紋補償器廠家中的熱心人組織成立了中國壓力容器安全膨脹節專業委員會。1994年的補償器企業為主吸收相關高等院校和設計研究院所有關專家組建了中國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膨脹節安全,并組建了專家小組,1995年為推動波紋管力學研究,組建了中國力學安全波紋管及管道力學專業委員會。這些學會和協會凝聚我國波紋管基礎理論、應用技術開發的專家,對推動我國本行業發展作出了貢獻。